支付宝从没停止过折腾“社交”,她们深知,继续埋头苦干毫无黏性的低频支付工具无异于等死,无论是曾经家喻户晓,现在被百度收购的千千静听,还是仅一年就从刷爆朋友圈到销声匿迹的脸萌……都是前车之鉴。但是,在支付基础上做社交比在社交基础上做支付难一万倍,所以无论选择推新品“来往”策略、还是斥巨资与微信支付撕逼,支付宝几乎每次都以失败告终。
大家都知道,以前支付宝做社交的惯用伎俩是砸钱,用红包诱导用户注册、加好友、推荐等,为钱聚最终为钱散,肯定没戏,还记得去年春节的积5福平分两亿现金活动么?大部分人拿了钱就跑。老匡认为,支付宝比陌陌、微信等更吸引用户来社交的,绝非红包,而是以芝麻信用分为参考,由系统筛选过的,有着信任基础的用户。支付宝完全可以以用户性别,所在地、转账记录等信息为依据,筛出一批用户,给一点特权,让她们自发的为支付宝提供源源不断的流量。简单点说,支付宝要做社交,必须是代理商思维,而非零售思维,要用人带人,而非自己拉人。
现在,支付宝真这么干了。相信昨晚大部分人都收到了支付宝推送的“圈子邀请函”,例如“白领日记圈子”“海外代购圈子”“XX市女人圈子”“XX市高端单身交友圈”“海归精英圈”“美剧圈”等……支付宝圈子的运营逻辑与我上面的意见一致——筛出一批人组成一个圈子,给她们特权,激活对这些人感兴趣的人。(下图是白领日记圈子)
例如:老匡支付宝所在地是武汉,我收到“武汉女人圈子”的邀请,点进去,清一色美女。但是只有收到定向邀约的武汉女性才能发布动态(注意,这是特权),否则只能点赞或打赏,芝麻信用分数达到650才有权评论。可以想象,支付宝此举既为该圈层用户提供了积极展示自己的舞台,使得她们在支付宝上积极活跃,卖力互动,又给了其它用户努力提高芝麻信用分数的动力,一举两得。

这就是我上面说到“人带人模式”的代理商思维,相信你能理解。但是,支付宝搞社交、搞圈子,玩社群与流量红利有毛线关系?当然有。我说的流量红利,就是这个。
实际上,早在 11月8号,支付宝就小范围推出了基于同类人群的各种圈子,昨晚的“全民邀请”在匡扶会微信群引起讨论,凌晨我发朋友圈让大家玩起来。如图。

今天上午,我号召匡扶会家人们实战测试,其中一位女会员加入“白领日记”圈子,随便发一条动态,直接被2000人添加好友。
为什么有这么大流量?逻辑很简单,你在支付宝的“白领日记圈子”发动态,能被200万人看到,但你发到朋友圈的动态,顶多被5000人看到。而你要做的,仅仅是点开支付宝,加入圈子,发一张自拍照,仅此而已!
所以,我个人认为,这是个流量红利。当然了,肯定有人不服气跑出来骂娘——“老匡你TMD加的这些人根本不精准,有毛用啊?”是的,尽管加你的这些男性用户或许不怀好意,你也不知道他们什么职业,有何兴趣爱好,有何消费需求……但是,请注意,第一、支付宝绝大部分都是实名认证用户,有信用基础,微信或陌陌用户,你根本不知道对方是人是鬼;第二、达到一定芝麻信用分数的评论用户,都是有一定消费能力的高质量用户,运营得当,可挖掘潜力巨大。所以,趁现在大家一脸懵逼,赶紧进去抢流量,少废话。
看到这里,相信很多人已经蠢蠢欲动了,但玩支付宝圈子,你始终绕不开的大山是“芝麻信用分数”,这个东西直接决定了你能否发动态,能否评论,所以从上午到现在,我一直在组织匡扶会家人们互粉刷分。注意,支付宝每月6号更新一次芝麻信用分数,今天26号,也就是说,如果你因为分数不达标不能在用户基数庞大(例如白领日记圈子)的圈子里发表动态、评论,请务必在10天之内将分数刷上去,以获得12月份的发表动态与评论权限,等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,知道怎么玩,红利期也就过了。具体如何快速刷芝麻信用分,请看二条图文。
今天就此搁笔,如果我是你,肯定将此文转发给朋友,一起探讨并落地,毕竟,流量红利越来越少了。
本文来自公众号:匡方
如有问题,请联系邮箱:980456099@qq.com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财神见习社 » 老匡:最新支付宝免费流量大红利!不要错过! | 重磅